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巩兆恩 广州报道 4 月中旬,上市车企 2024 年"成绩单"的披露接近尾声,新一轮排位愈发清晰。
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了 13 家上市车企 2024 年的业绩报告发现,大部分传统车企与新势力车企的营收均呈现增长态势,其中七成车企实现盈利,超六成车企实现利润正增长。
从财务数据观察,传统车企阵营已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分化,而新势力车企则迈向盈利拐点。
传统车企盈利分化,比亚迪日赚超 1 亿元
从业绩表现来看,传统车企阵营呈现明显分化态势:比亚迪以日均 1.1 亿元的净利润一骑绝尘;吉利和长城则通过高端化产品布局和海外市场拓展,维持了超百亿元的利润水平,稳居行业头部;而长安、北汽、广汽三家正处于转型关键期的传统车企,在价格竞争和新能源转型双重压力下,受制于原有的燃油车业务结构,普遍面临利润空间收窄的挑战,经营效益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。
具体来看,"销冠"比亚迪,2024 年营收 7771.02 亿元,同比增长 29.02%;归母净利润 402.54 亿元,同比增长 34%。另外,比亚迪的市占率进一步提升至 33.2%。比亚迪的全年利润相当于吉利、长城、理想、长安 4 家车企利润总额,每日净赚超 1 亿元,继续"断崖式"领先。
从财务表现来看,吉利汽车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。吉利汽车 2024 年全年营收 2401.94 亿元,同比增长 34%,归母净利润为 166.32 亿元,同比增长 213%。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新能源业务和海外市场的突出表现:2024 年吉利汽车累计销量 217.7 万辆,创历史新高,同比增长 32%。其中,新能源累计销量超 88.8 万辆,创下历史新高,同比增长约 92%。
2024 年,长城汽车坚持"利润优先",拒绝向"价格战"低头。尽管全年销量仅微增 0.37% 至 123.45 万辆,但营业总收入达 2021.95 亿元,同比增长 16.73%,净利润为 126.92 亿元,同比增长 80.76%。与比亚迪、吉利共同跻身"百亿利润俱乐部"。
长城汽车这一业绩得益于两大因素:一是在国内通过优化产品结构,主推高毛利车型,拒绝以价换量。二是在海外市场销量创下新高,达 45.41 万辆,同比增长 44.61%。
得益于与华为的深度合作,赛力斯实现了自 2020 年来首次扭亏为盈。财报数据显示,赛力斯全年营收达 1451.76 亿元,同比激增 305.04%,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大幅提升。值得关注的是,赛力斯在 2023 年亏损 24.5 亿元后,2024 年狂赚近 60 亿元,成为首个借力华为通过新能源、智能化叙事"翻身"的车企。
2024 年,长安、北汽、广汽三家转型中的传统车企面临严峻挑战。在激烈的价格战和新能源转型双重压力下,受限于传统燃油车业务结构,三家车企难逃利润下滑困境。
以长安汽车为例,虽然营收突破千亿,但净利润同比下滑 35.37% 至 73.21 亿元,陷入"增收不增利"态势。其新能源品牌深蓝汽车、阿维塔合计亏损 55.9 亿元,尚未走出亏损泥潭。
2024 年广汽集团遭遇销量滑坡,2024 年广汽集团累计销量 200.31 万辆,同比下降 20.04%,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 45.47 万辆,同比下降 17.26%。其中,广汽本田累计销量同比下降 26.52%、广汽丰田累计销量同比下降 22.32%。
自主新能源品牌及燃油车销量整体下滑,失去了"利润奶牛"的广汽集团,2024 年也未能逃脱营利双降的命运。全年营收 1067.98 亿元,同比下滑 17.05%,净利润 8.24 亿元,同比大幅下降超 80%。
行业变革浪潮下,汽车市场格局正经历深刻重构,燃油车市场与新能源市场此消彼长,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地位更迭,直接导致了利润结构的重新分配。各大传统车企因战略布局和转型进度的差异,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,各自面临着差异化的盈利挑战。
新势力开启盈利攻坚战
基于 2024 年度业绩表现,造车新势力阵营正加速向盈利目标迈进。除理想汽车外,多数企业将 2025 年设定为盈利"达标年",但发展态势已呈现显著分化:理想汽车虽连续两年保持千亿级营收规模,却因纯电业务受挫陷入"增收不增利"的困境;零跑汽车在第四季度首度实现单季盈利,成为继理想之后第二家突破盈利瓶颈的新势力车企;小鹏汽车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实现毛利率显著提升,创下历史最佳财务表现;蔚来汽车虽在销量和营收上取得增长,毛利率也有所提升,但净亏损在继续扩大。
新势力"销冠"理想汽车继续领跑。2024 年理想汽车实现营业总收入 1444.60 亿元,同比增加 16.6%,规模达蔚来 2 倍、小鹏 3.5 倍。
虽仍为唯一全年盈利的新势力车企,但在"纯电危机"下,蔚来净利润为 80.45 亿元,同比降 31.9%。销售净利率降至 5.57%,主要受产品组合、定价策略变化以及研发、管理及销售费用增加等因素影响。
除理想汽车外,包括小鹏、蔚来、零跑在内的多家新势力车企均渴望在今年"上岸"盈利。
虽全年仍然深陷亏损,但小鹏和零跑 2024 年财报仍然透露出好消息。零跑 2024 年全年营收 321.6 亿元,全年净亏损 28.2 亿元,较上年收窄 14 亿元。并且零跑在 2024 年第四季度摸到了盈利门槛,实现净利润 8000 万元,盈利进度早于蔚来、小鹏。
亏损同样收窄的还有小鹏,去年下半年在小鹏 MONA M03 和小鹏 P7+ 两款车型的强力拉动下,小鹏 2024 年全年实现营收 408.7 亿元,同比增长 33.2%,尤其是第四季度贡献较大。除了手握汽车业务外,小鹏为大众提供的技术合作授权,还为其带来了超 50 亿元的营收。2024 年小鹏录得净亏损 57.9 亿元,同比收窄 44%。
凭借"性价比"策略拿到市场的小鹏,整体毛利率向好,从 2023 年的 1.5% 提升至 14.3%。其中,汽车毛利率从 -1.6% 转正 8.3%,并在 2024 年第四季度首次达到 10% 的高点。值得关注的是,与大众集团的技术合作,成为小鹏改善毛利率表现的关键因素之—。
零跑则践行"薄利多销",2024 年的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 0.5% 提升至 8.4%,全年高点同样在第四季度,毛利率为 13.3%。
从 2024 年的盈利水平来看,"蔚小理零"四家继续加速分化,理想后劲有限,零跑、小鹏势头较猛,而蔚来还行走在"河边"。
蔚来汽车在 2024 年呈现出营收增长与亏损扩大的矛盾态势。全年汽车交付量稳步提升,营业收入达到 657.3 亿元,同比增长 18.2%,这一规模在新势力车企中仅次于理想汽车。然而公司全年净亏损再度扩大 8.1%,达到 224 亿元,这已经是蔚来连续四年亏损扩大。
居高不下的运营成本是拖累业绩的主要因素。投资收益的转变、"大手笔"的销售、一般及行政费用持续增长,以及新品牌乐道的市场推广、渠道布局,都对其造成了较大压力。
蔚来汽车 2024 年全年销售、一般及行政费用同比增长 22.2% 至 157.4 亿元。研发方面,蔚来 2024 年研发投入达 130.37 亿元,涉及自研的神玑芯片、智驾世界大模型、操作系统等领域,"摊子"越铺越大,蔚来的"口袋"堪忧。
2024 年,蔚来的营收约为理想的一半,但研发投入却比理想还多支出 20 亿元,持续"烧钱"扩张。
在造车新势力阵营中,蔚来的处境显得尤为特殊。尚未像理想一样实现盈利,又没能如零跑、小鹏在 2024 年交出好消息。蔚来 2025 年的"上岸梦"也增添了几分模糊的色彩。降本、盈利成为蔚来眼下最关键的问题。
面对严峻的财务形势,蔚来 CEO 李斌立下 2025 年"军令状",强调"每一分钱投入都要听到回响",启动全面降本计划。
